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幅员面积379平方公里,辖7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户籍人口约50万人,服务人口约70万人。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在西南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青白江区现在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中欧班列(成渝)始发地和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枢纽,是四川省唯一集“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于一体的对外开放平台。截至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联接境内外143个城市,成为全国开行质量最高、辐射范围最广、创新突破最多、产业带动最强的中欧班列品牌。
2023年,青白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4.1亿元、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14%。连续5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四项“全国百强”榜单,成为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截至2023年底,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2.5万列,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3万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综合运行指标位居全国第1位。
四川天府新区是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1个国家级新区,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规划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核心区564平方公里,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32.8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2018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亲临天府新区调研指导,作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重要指示,为新区擘画出公园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天府新区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公园城市总体呈现。锚定70.1%生态空间,依托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生态肌理,发展形成“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多渠”的生态格局,构建起“大开大阖、显山露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开展全国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公园城市建设经验多次入选中国改革案例。
天府新区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内生动能加速积蓄。揭牌运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建成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实体化运行2个省级实验室,构建国省两级“2+4”大装置集群,推动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体系,聚力建设集“聚、服、展、孵”于一体的科创生态岛,引进“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机构27家,落户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引育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66个,汇聚“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979人,累计学历落户人数全市第1,“双创”示范基地多次获国务院通报激励。
天府新区坚持高端引领、重点突破,产业发展持续提能。推动成都科学城、天府总部商务区、天府数字文创城三大城市组团齐头并进,大力发展研发经济、总部经济、会展博览、数字文创、现代金融、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引进重大产业项目654个、总投资超7400亿元,新建产业载体1200万平方米、建成700万平方米,集聚新经济企业3.2万家,招引高能级总部105个,总部经济营收规模突破千亿,举办西博会等各类展会活动1147个,会展业总收入966亿元、办展办会面积全省第1。
天府新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获批自贸试验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投运中西部规模最大的展会综合体,建成中意、川港、蓉港国(境)别合作园区,推动天府保B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开行TIR跨境公路班列超2700班、货值超145亿元,与泰国罗勇府、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缔结友城。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市州打造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争取《四川天府新区条例》改革赋能,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
新都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区域面积4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80万,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6.1亿元,2024年荣获5项“全国百强区”。
历史文化悠久。2800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更,拥有宝光寺、桂湖等名胜古迹,涌现出杨慎、艾芜等文化名人。
产业发展兴盛。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0个,规上工业企业超350家。聚焦航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民用大飞机三大领域,成为大型运输机反推力装置全国唯一生产基地,大国重器C919首台机头在新都下线。拥有西部地区首个高速动车组240万公里检修资质和城际动车组新造资质,提供全国轨交氢能源车辆70%以上动力总成。“药水”科伦药业、“酒水”华润雪花、“汽水”可口可乐、“茶水”达利“和其正”凉茶是传统优势产业的典型代表。网通、氢能、油服等产业成势成形,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5G全连接工厂。
创新资源富集。拥有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医学院等高校12所,投运四川省首例M0科创综合体,引聚院士(团队)25个,是四川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行区。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0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60家,人才总量突破36万。
城市品质提升。城市轨道、高快速路外联内畅。建成七一·苏宁TOD商圈、天府沸腾小镇等消费地标,3000亩泥巴沱森林公园、287公里香城绿道蓝绿交织,拥有三甲医院5所,石室中学、龙江路小学等市级老牌名校建成投用。
温江位于成都主城区正西,因“岷江之水至此始温”再灌溉成都平原而得“金温江”的美誉,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1.11万人,地铁4号线、19号线和成浦铁路穿城而过,半小时直达双流国际机场,一小时直达天府国际机场,拥有成都实外等全国百强中学3所、市五医院光华院区等三级医疗机构8家,建成共享运动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及空间50个,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四川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行区,连续3年荣获“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获评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区(市)县。
温江创新活力迸发,拥有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14所,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0个、省级研发平台195个,在研在产药械品种1533个,汇聚两院院士等科技领军人才700余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7家。
温江产业优势明显,全力推动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现代都市农业3个地标产业聚优培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印务轻纺、现代商务、文体旅游、数字经济6个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成势,拥有成都医学城、温江农科园2大产业园区,生物医药、绿色食品2个地标产业超200亿级,装备制造、印务轻纺2个重点产业集群过100亿级。
彭州市,全国百强县,幅员面积14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万,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0.7亿。全力推进“一城四地一枢纽”建设,立足打造立体山水彭派之城总体定位,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保障基地、成德绵现代产业高地、龙门山山水人文胜地、北成都宜业宜居福地和川西北开放门户枢纽,以新材料、新能源、中医药、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桶油”(西南最大的石油化工炼化一体化项目——四川石化):保障了成渝地区45%的汽柴油、全川85%的航空煤油和西南地区60%的化工基础材料,年产值超600亿元、年税收超100亿元。
“一罐气”(全国唯一建设在超大城市中的天然气田——川西气田,全省最大的氢源生产基地——成都氢谷):川西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1112亿方,年产能20亿方天然气;成都氢谷年产氢气18万吨,其中绿氢约2000吨。
“一副药”(四川最大的中医药产业集聚区——天府中药城):聚集医药健康企业266家,医药制造业年产值达100亿元,中药制造规上产值稳居全省第一。
“一片天”(全国最大的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丽春航空动力园区,成都唯一的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天空之眼”):承担了国家现役军用战机60%以上的发动机维修业务;“天空之眼”打造了9大测试场地、19大测试场景,场地、场景数量均位居全国20个国家级试验基地之首。
“一篮菜”(西南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交易市场——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蔬果年交易量800万吨、交易额600亿元;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含复种),年产量235万吨以上,全省第一。
“一金山”(最具立体山水特质的高山河谷大美风光——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彭州背靠龙门山,海拔从489米到4812米,一年270多天可见雪山,拥有5个国家级自然资源品牌和3个4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
金堂地处成都东北部和成渝相向发展大通道,县域面积1156平方公里,辖10镇6街道3个省级园区,另有淮州新城委托金堂县管理,户籍人口89.3万人,常住人口81.2万人,以“成东中心、公园水城”为总体目标,加快打造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塑造“一心三城九镇”城市格局,高质量发展取得坚实成效。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0.3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位列全市第3。
绿色低碳产业主承载地:坚定“工业强县”,加快建设以绿色制造为龙头的“133”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00.7亿元。获评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入选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成功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巴莫科技建成全球首家正极材料零碳工厂。
农业金字招牌响亮: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粮油生产大县,拥有金堂黑山羊、羊肚菌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羊肚菌交易额突破80亿元、居全国第1,油橄榄加工量全省第1,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公园水城宜居宜游:北河、中河、毗河穿城而过、汇聚成沱江,素有“千里沱江第一城”的美誉。诞生贺麟、流沙河等名人大家,拥有毗河湾旅游度假区、五凤古镇、鲜花山谷等景区景点,“中国橘乡”“星光·1953”红色空间建成运营,成功举办12届铁三世界杯赛和成渝双城公开赛。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汉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带,被誉为“川西明珠”。近年来先后获评科技创新、投资竞争⼒、旅游综合实⼒、营商环境、治理能⼒五个全国“百强县”。
⼴汉是⽂化名城。三星堆“沉睡数千年、⼀醒惊天下”,是⾸个“⾛读中国”体验基地、⾸批“国家⽂物保护利⽤⽰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星堆考察调研时强调,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明成果,为中华⽂明多元⼀体、古蜀⽂明与中原⽂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的考古实证。
⼴汉是改⾰之乡。1978年⾦⻥公社在全国第⼀个实施“包产到组”,1980年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个摘下⼈⺠公社的牌⼦,拉开第⼀轮中国农村改⾰序幕。新时代,成功创建四川⾸个“粮油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汉是航空摇篮。1956年,中国⺠航⻜⾏学院在这⾥诞⽣,该校培养了全国80%以上的机⻓、70%以上的⺠航⻜⾏员,被誉为中国⺠航⻜⾏员的“摇篮”。四川航空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航天系统唯⼀⼀所培养⾼技能⼈才的⾼等职业院校。
⼴汉是⼯业强县。是中国最⼤的油⽓装备制造基地、西南地区最⼤的⻝⽤油加⼯⽣产基地、四川医药产业聚集度最⾼的县级区域。已聚集⼯业企业3500余家,规上⼯业企业达404⼾、排名四川第3位。
中江是全国双百人物、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乡,隶属四川省德阳市。全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134.3万。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等称号,入列首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省海绵城市示范县、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位列2023西部百强县第47位。
人文厚重的千年古县。有北宋四川首个状元苏易简为代表的铜山“三苏”、《资本论》中国首译者陈豹隐等名人名士,有“五庙南北塔”等众多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江手工挂面工艺传承千年,“一碗面、一座城”享誉全国。
区位突出的枢纽之地。位于成渝双圈主轴线、成都一小时经济圈,距成都仅66公里,境内5条高速穿境而过,通车里程136公里,位居全省前列,1.5小时可达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3小时可达西安、重庆等重要城市。
资源富饶的优渥之域。全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达50平方公里,是“成都三绕”内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天然气探明储量超4000亿立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人境相融的宜居之乡。东枕龙泉山脉、西接涪江水系。“一平二坡七分丘”的地形地貌孕育出山水相融、河湖交错的自然之韵,是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城市。
基础扎实的活力之城。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66.1亿元,增长6.1%,生产总值在全省18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39位,位列“西部百强县”第47位。拥有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清洁能源的“2+1”工业产业体系,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上半年,全省146个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监测排名,中江排13位。
射洪市地处成渝中部核心腹地,面积1496平方公里,素有“子昂故里,诗酒之乡”美誉,是初唐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中国名酒沱牌舍得的产地,先后获评全国县域治理能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中国白酒之乡、天府旅游名县等50余项国省级荣誉。
射洪历史文化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被称为“射洪人”;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在此设郡;南北朝西魏时期,始置射江县,于北周改名射洪县,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射洪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画),著名国画家孙竹篱、“松鹤大师”王辛、“西部虎王”张扬学、“巴蜀奇书”赵敬亭、“画家将军”敬庭尧等才俊辈出。
射洪产业发展迅猛。“锂电之都”的核心区,拥有天齐锂业、舍得酒业、四川美丰3家上市公司在内的规上工业企业144家,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3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工业总产值621.9亿元,同比增长9.5%。在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监测排名中居第6位,连续3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射洪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4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个。涪江穿城而过,境内形成太湖、螺湖、金湖、柳湖四大湖泊,侏罗纪景区、螺湖半岛、花果山、龙凤峡等自然美景星罗棋布。“遂宁国际诗歌周”“川渝地区体育旅游嘉年华”等旅游节会品牌独具特色,成功承办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四川第四届生态旅游博览会、中秋豫园灯会等大型活动。
仁寿县隶属于四川省眉山市,幅员2716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街道),户籍人口154万人,是国家级天府新区重点县,荣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蝉联投资潜力、西部百强、绿色发展等多个“全国百强”,2023年全县GDP突破543.2亿元。
位置优越的天府南门。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成都正南方向,县城距成都天府广场80公里、双流国际机场70公里、天府国际机场30公里。180米宽的世界级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直达县城,4个“半小时经济圈”全面建成,“5678”综合交通格局全面构建。
多元共生的天府沃土。以千亿产业项目集群为引擎,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眉山建区设市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投资443亿元的眉山信利高端显示项目一期5代产线满产达产,华赐半导体项目、协鑫磷酸锂铁项目、中德通内斯—德康(眉山)高端肉制品屠宰加工项目、川威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进顺利。
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形成以中央水体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响水六坊公园为轴线的城市生态水体文化长廊,成功创建“川西第一海”黑龙滩风景区、仁寿城市湿地公园国家4A级景区,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城市。5家五星级酒店、5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升华休闲时光;3所三级医院提升全域医疗服务水平;6所高校、4所职业学校、132所中小学公民办院校优化全龄教育品质。
人杰地灵的千年古郡。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古有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五代“花间派”词人孙光宪、北宋中书侍郎何栗;近现代有爱国将领潘文华、“东方梵高”石鲁、画家冯建吴等著名人物。
安岳古称普州,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设州置县,距今1400多年历史,因“安居于山岳之上”而得名,主要有“五张城市名片”。成渝之心。安岳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成安渝、成资渝、内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第4条过境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绵遂内铁路均在安岳设站,是川渝相向发展的“双桥头堡”。人口大县。全县幅员2700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街道)、553个村(社区),总人口约150万。出台鞋服、柠檬等特色产业星级人才评定办法,推动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优势转变。柠檬之乡。安岳是中国柠檬之乡,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柠檬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70%。“安岳柠檬”入选全国首批“品牌价值领跑者”和全国“土特产”名录,是四川首个出口破亿元的新鲜果品。石刻之乡。安岳石刻“古多精美”,现存唐宋摩崖石刻造像10万余尊,经文40余万字,有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当前,正全力实施“石窟+”三大组团工程,做强做优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安岳气田。“安岳气田”是全国5个万亿级气区之一,探明储量1.1万亿方、占全国的5.8%、占全省的21.2%。目前,正大力发展以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川渝地区天然气加工转化利用强县。